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
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文苑
忆麦趣
作者:高英  时间:2015-03-17  新闻来源:  【字号: | |

  “远处蔚蓝天空下,涌动着金色的麦浪,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,爱过的地方。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,吹向我脸庞……”猛然间听到一首《风吹麦浪》,不由得心里一动,儿时麦收的情景夹杂着遥远的童年回忆滚滚而来。是啊,芒种在即,现在应该快到收麦子的时候了吧!于是心血来潮,决定带孩子去田间看看“风吹麦穗千层浪”的情景。 

  驱车来到田间,田野的气息迎面扑来,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麦香,我不由的深吸一口气。炙热的骄阳下,麦穗低垂着身子含“饱”待放,微风吹来,激起层层麦浪。晴朗的天空漂浮着几朵白云,与金色的麦浪浑然一体,宛如一幅天成的油画。就在我感慨的瞬间,孩子们早已欢呼雀跃着跑向田间。 

  我喜欢麦田,因为它承载了太多小时候的欢乐记忆。在农村,每到麦收时节,是最忙活的时候,全家老小为了抢收都会参与其中,学校也会给学生放半个月左右的麦假,让小孩回家帮大人一起劳动。记忆中的麦收场面忙碌而闷热,大人们把镰刀磨得铮亮,几个人并成一排,挥舞起镰刀,伴着“嚓嚓”的声响,一趟走过去,一片麦子就倒下了。用几根麦杆编成绳,把麦子扎成一捆一捆的,或立或倒的堆放在一起,等到收割的差不多了,再用平板车或者拖拉机拉到打麦场。整个农田放眼望去,割麦的、扎捆的、装车的,人们忙的不亦乐乎,全然不顾热辣辣的太阳把皮肤晒得灼烫。白居易的《观刈麦》曾这样描写麦收情景: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,相随饷田去,丁壮在南冈。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,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。现在想来是一点也不为过的。 

  收麦的这些技术活,我们小孩子是帮不上什么忙的,手工割麦,会掉落许多麦穗,小孩子们干的最多的,则是拾麦穗。拿着挎篮或者编织袋,弯着腰,踩着垄沟,一个个地捡掉在地上的麦穗。收割过后,锋利的麦秆像一排排小钢钉,有时一不小心,尖锐的麦秆会把脚扎破,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拾麦穗的热情。等到挎篮或者编织袋拾满的时候,我们便跑到地头树荫下休息。这时,捡一颗丰盈的麦穗放在手里,用力搓几下,带着尖的麦芒扎的手心痒而微疼,吹去麦糠,里面的麦粒颗颗圆润饱满,放到嘴里细细一嚼,一丝甜甜的味道弥漫开来,那个满足啊!当时只管嬉笑着咀嚼,现在想来,这应该就是丰收的味道吧! 

  收割下来的麦子经过打场、扬场,接下来就是晒麦了。晒麦子是整个麦收中最重要的环节。刚收割下来的小麦含水量很高,为了防止小麦发霉,麦粒要在太阳底下暴晒脱水,等完全干透了才能入袋收仓。晒麦时印象最深的就是马路边上铺满了金灿灿的麦子,一家挨着一家。为了能让麦子晒透,大人们要用木锨不时的翻场,这时候我们小孩子最爱干的,就是赤脚走进去,用脚丫在麦子里曲曲弯弯的画一些连自己也看不懂的画,麦粒透过脚趾缝钻出来,又没入其中,游戏单调而枯燥,而我们却玩的乐此不彼。 

  如今,因为有了收割机,白居易笔下热火朝天的麦收场景早已不复存在,人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么辛苦劳累了。而镰刀、木锨、石碾子等和麦收有关的农具也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。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那些麦收的过程,其间的各种滋味也是体会不到的。 

  童年的记忆,虽然久远,却是那么美好。 

  (作者单位:清河县人民检察院) 

 
友情链接
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检察院
地址:邢台市桥西区泉南西大街337号 电话:0319-2235500
工信部ICP备案号:京ICP备10217144号-1 技术支持:正义网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